2025年11月19日,通威股份与金蝶共同主办的“走进通威暨光伏与储能行业数字化转型论坛”落下帷幕。这场论坛不仅集中呈现了两家企业的数智化合作进展,其背后的转型逻辑与实践经验,也为正处调整期的光伏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
当光伏行业告别政策补贴驱动的“暴利时代”,步入产能过剩与技术迭代交织的新周期,如何穿越市场波动、筑牢核心竞争力,成为全行业的共同命题。
作为全球光伏核心产品市占率第一的产业领军者,通威与金蝶以四年战略合作积累为基,在“云原生+AI原生”技术赋能下,创下8个月完成全业务体系数字化重构的行业标杆,其“双层ERP”架构、全产业链协同等创新实践,为超大型复杂业态集团提供了可复制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案,推动中国光伏从“规模领先”向“质量引领”跨越,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数智动能。
周期倒逼转型,光伏行业亟需数智破局
光伏产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技术迭代与市场周期的双重洗礼。中国光伏用十余年时间完成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形成了涵盖硅料、电池、组件、电站运维的全产业链优势。通威的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连续多年蝉联全球出货量榜首,水产饲料更实现三十年全球第一的行业神话。
然而,辉煌背后,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一方面,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战愈演愈烈,企业利润空间被持续挤压,部分企业陷入困境;另一方面,PERC电池技术逼近效率天花板,钙钛矿叠层、N型TOPCon等新型技术加速商业化,企业面临研发投入、产能升级与市场验证的三重压力;此外,全球化布局带来的管理挑战日益凸显,不同地区的政策法规、供应链体系差异,对企业协同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的“规模扩张+成本控制”模式已难以为继,行业亟需数智化破局。
光伏行业的数字化绝非简单系统搭建,而是要解决四大核心痛点:产业链协同失衡,传统模式下上下游信息孤岛导致协同成本高企;成本管控逼近极限,粗放式管理无法实现全产业链精准降本;管理体系适配不足,集团化企业规模与管理效率脱节,决策响应滞后;技术迭代压力凸显,传统管理模式难以适配快速的技术变革节奏。
通威的转型探索具有典型意义。作为拥有近300家分子公司、5万名员工的集团化企业,通威同时涉足光伏与农业双主业,面临跨产业协同、全球化运营的复杂管理难题。“当企业规模达到千亿级别,单纯依靠人力管理已无法应对复杂的业务场景,数字化成为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骨架。”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的判断,道出了行业龙头的清醒认知。在市场周期倒逼下,通威与金蝶以数字化4.0项目为载体,开启了覆盖全业务链条的效率革命。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具有鲜明特性,产品25年以上的生命周期对质量追溯、碳足迹管理提出严苛要求;生产流程复杂,涉及上千个工艺环节需精准控制;产业链条长,上下游企业遍布全球需高效协同。这些特性决定了光伏行业数字化不能照搬传统制造业模式,必须打造定制化方案。通威与金蝶的合作抓住这一核心需求,通过“重构与统一”的数字化战略,实现了从业务流程到管理体系的全方位升级。
实现“一个通威、一个平台、一个体系”
通威与金蝶2024年全面启动的数字化4.0项目,以国内首个“双层ERP”架构为核心,破解集团化管理与业务灵活性的平衡难题,在2025年深化AI应用与全球化布局后,实现了从企业数字化到产业数字化的价值跃升,成为中国制造业协同转型的可复制样本。
高层同频为项目成功筑牢根基。2025年11月6日通威总部会晤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明确表示,金蝶技术赋能让通威在规模扩张与行业周期波动中始终保持高效运转,双方合作堪称光伏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徐少春则将该项目定位为全局“一号超级工程”,承诺集结顶尖团队与核心资源,为通威筑牢智能化数字底座。战略共识之下,双方资源投入持续加码,项目推进高效落地。
通威股份CIO周勇的表述,道出项目核心价值:“作为双主业集团型企业,我们面对规模扩张与全球化挑战,启动以‘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数字化平台,打造数智通威’为核心的数字化4.0建设,通过双层ERP架构破解管控与运营平衡难题,仅用8个月就完成上线,实现‘一个通威、一个平台、一个体系’,” 这一架构的创新之处,在于“管放结合”的设计:集团层面统建财务共享、人力资源等核心系统,实现数据标准化与风险管控;产业层面各板块基于金蝶云·星瀚搭建个性化系统,保留业务灵活性。由此,通威168条核心业务流程被重构,分散数据统一至金蝶的PaaS平台+SaaS,信息孤岛消除。
“不停产切换”的实施策略,是合作的一大亮点。光伏企业生产线停机成本极高,通威单条生产线单日停产损失可达2000万元。双方团队创新采用“分批上线、无缝衔接”模式,8个月内完成永祥、太阳能、终端三大业务体系全面上线,保证生产连续性,让数智价值快速转化为经营效能。
数字化4.0的价值,体现在全链条的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中。通威股份财务共享中心部长白正懿表示,针对双主业系统差异、数据协同弱等痛点,项目打造的业财一体化平台,通过流程标准化与系统集成化,实现了效率提升与风险防控的双重目标,为全球化战略提供坚实支撑。通威人力资源部专家叶龙提到,统一人力资源平台实现全流程线上化管控,跨基地人员灵活调配有效降本,人才梯队可视化管理适配光伏行业季节性生产波动,柔性用工模式荣获了行业权威拉姆·查兰人力资源实践奖。
在“微利时代”,精准降本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威通过数字化4.0平台构建全产业链精准降本体系,集中采购系统整合供方资源,以线上直联供应商与智能配额压缩协同成本;产业协同平台以“一单到底”模式打通上下游数据壁垒,降低跨板块协同内耗;生产端通过流程数字化与智能调度优化,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这种技术驱动的高效运营,让通威在行业竞争中筑牢成本优势,更推动行业脱离低水平价格战,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合作价值已从企业延伸至产业生态。金蝶搭建的供应商协同平台,打通通威与上下游企业数据壁垒,上游对接原材料供应商实现采购计划协同与库存优化。“一物一码”为光伏产品全链追溯提供了保障,满足碳足迹管理与质量追溯的行业需求,让数字化价值覆盖整个光伏产业链。
如今,通威数字化4.0项目已斩获IDC“年度未来企业”大奖,被权威评价为“为中国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正如金蝶集团总裁章勇所言,AI与大数据正在推动新能源行业数字化跃迁,未来金蝶将持续加大AI投入,与通威携手构建更智能高效的绿色能源体系,让“产业+科技”的协同效应,释放更大价值。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启示,数智化助力能源转型
通威与金蝶的数字化合作,是中国光伏行业的转型标杆,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具有深远意义。当前,全球“双碳”目标推进如火如荼,光伏作为清洁能源核心组成部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预计203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达到6.3-6.75TW。在此背景下,中国光伏的数字化转型经验,为国内制造业提供了借鉴,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了中国智慧与方案。
通威作为产业龙头,拥有深厚的行业经验和应用场景;金蝶作为科技企业,具备“云原生+AI原生”的技术底座,双方合作实现了产业需求与技术供给的精准匹配。这种“双向赋能”模式,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密码,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更具规模效应和落地效率,能够快速将技术创新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当前,全球光伏行业面临相似的周期压力与技术挑战,欧美、东南亚等地区的光伏企业同样需要通过数字化提升竞争力。通威与金蝶打造的全价值链解决方案,涵盖“一物一码、产业协同、一单到底、集中采购、业财一体、柔性用工”六大核心目标,适配光伏行业特性需求,其“双层ERP”架构、AI智能体应用等创新模式,能够为不同规模、不同地区的企业提供参考。
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部分国家设置技术壁垒、碳关税等贸易障碍,给中国光伏企业国际化带来挑战。通威与金蝶构建的多语种、多币种、多法规全球数字运营平台,通过数字化地图标注70国政策风险,支撑海外工厂选址与产能分配,帮助企业规避贸易风险。同时,数字化平台实现碳足迹全流程追溯,能够满足欧美等地区的碳关税要求,为产品出口扫清障碍,“数字化+全球化”的协同模式,为中国制造业“走出去”提供了新路径。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中国光伏的全球化不仅是产品输出,更是标准与生态的输出。数字化是连接全球产业链的‘神经系统’。”这一判断揭示了数字化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核心作用。随着“双碳”目标在全球范围内推进,清洁能源替代需求将持续增长,光伏行业作为核心力量,需要以数字化为支撑,实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可持续的发展。通威与金蝶的合作,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其打造的数智化转型模式,让中国光伏在全球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将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持续动力。
---------------------
不保证以上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市场有风险,投资交易需谨慎。所涉标的不做任何推荐,据此投资交易,风险自担。
科记汇,资深财经媒体人创办,财经报道先锋,年阅读观看量数亿。关注研究重大财经动态、企业家精神、商业文明发展历程,报道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创业公司关键发展节点。内容同步数十家网络平台。欢迎提供报道线索和采访机会。
红包分享
钱包管理

